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正式会晤将于15日在巴西举行,巴西总统罗塞夫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接受央视专访时说:“我们非常希望中国加入到巴西的铁路建设项目中。我知道中国经历了铁路大发展时期,中国在铁路建设上拥有成功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帮助巴西开展铁路建设”。(7月14日《新京报》)
刚刚谢幕的世界杯足球赛,让全世界的球迷着实享受了一场视觉大餐,但有谁注意到从赛场的安检、空调到通讯等设备,从比赛用球、吉祥物到球衣等商品均是来自于中国制造。在世界杯余兴未尽之际,巴西总统日前又向中国抛出了“绣球”,希望中国帮助巴西开展铁路建设,中国铁路是何优势又赢得了巴西总统的“玫瑰之约”呢?
一是政治互信是基础。
近年来,中巴两国间政治互信不断深化,2008年5月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了首次"金砖四国"外长会议,奠定了两国间政治合作基础;2012年6月,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外长级全面战略对话,并签署了中巴政府《十年合作规划》。政治上的不断深化,带来了经贸上迅猛发展,到2013年中巴双边贸易总额突破900亿美元,中国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习主席又亲临巴西访问,无疑将更进一步的推动两国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巴关系奠定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是核心技术是优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任后,接连打出中国高铁外交牌,这张牌来自于中国高铁的技术自信,其系统优势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无法复制的,这也是中国高铁核心竞争力的所在,目前在线运行的CRH3型动车组、CRH5型动车组、380系列中的CRH380B高寒动车组等技术,美国认证了,彰显了中国制造的雄厚实力。中国高铁从设备、工程、线路、桥梁隧道、知识产权、动车组、工程建设和管理已经系列成型,并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拳头产品。
三是性价比是关键。
有数据显示,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0.5亿美元,而中国只有0.33亿美元,相差三分之一。综合土建和车辆两个方面的成本,中国高铁造价只有国外造价的1/3-1/2。比如,国内高铁的造价一般是1.5亿元/公里,德国法兰克福-科隆线约合3亿元/公里,韩国2004年通车的高铁路基部分造价为2.5亿元/公里。如此低廉的价格,又有配有最优的技术支撑,谁个不会算帐呢?
市场竞争的法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虽然巴西总统对中国铁路已作“玫瑰之约”,但是作为中国铁路不仅不能骄傲自满,更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以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修建出世界一流的铁路,用铁路这道飞虹架起中巴友谊的“桥梁”。
作者:苗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