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高度重视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积极发挥青年企业家创新“1+3+3”模式优势,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引导青年企业家健康成长。
据了解,“1+3+3”模式即一个商会、3个构建、3个平台。3个构建——创新构建“商会+商会会员+党员”的联合发展新形式,构建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系列活动,构建“自治区级商会+盟市级商会+旗县(区、市)级商会”模式;3个平台——法律服务平台、“互联网+党建”平台、政企沟通协商平台。
“商会积极引领和促进内蒙古青年企业家珍惜创新发展的大好时代,做信念坚定的追梦者,做担当奋进的奋斗者,做心怀众生的大爱者,坚持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落实在行动上,画好共谋发展的‘同心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优秀企业家。”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会长丛莉惠向记者表示。
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依托民营企业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开展常态化教育,构建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商会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全国工商联、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举办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训14班次58人次,通过参加培训凝聚人心,统一思想。扎实开展走进阿尔山三角哨所活动,先后2次走进部队,拿出2万余元购买书籍、文体器材等慰问部队官兵,学习部队官兵扎根边防、爱国奉献的革命精神,坚定青年企业家理想信念。组织50余人赴延安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延安精神和传统文化,进一步坚定企业家的理想信念,进而凝聚人心。在商会微信公众号开设“青年企业家心向党”专栏,邀请68名内蒙古青年企业家以“一句心里话”的方式抒发爱党爱国情怀,以干事创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开办“青春永向党谱写新时代”专题报道58期,组织358名青年企业家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让青年企业家一起学报告、谈感悟、话未来、促发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青年企业家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通过开展系列理想信念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抓好实业助推创业,坚定理想信念,凝聚人心力量,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1+3+3”发展模式。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在内蒙古地区创新构建了“商会+商会会员+党员”的联合发展新形式,商会把掌握的资源进行整合后,设立党员专班“1+4”服务模式,即1名专职党员和4名青年企业家顾问,设金融专家委员会、文化旅游专家委员会、法律咨询专家委员会、招商引资专家委员会,建立“兼职党员”为骨干,创新性提出“4个主动+5个着力”的配套模式,即“以主动联络、主动援助、主动承担、主动作为为抓手,将“着力思想政治引领”“着力素质能力提升”“着力传承交流融合”“着力服务沟通整合”“着力创新发展优化”,教育引导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和践行亲清政商关系的表率。
健全三级商会全覆盖体系。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在组建发展自治区级青年企业家商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12盟市青年企业家商会组织建设,全力构建“1+12+103”即“1个自治区级商会+12个盟市级商会+103个旗县(区、市)级商会”模式,打造青年企业家商会覆盖全自治区、各盟市、各旗县(区、市)三级架构商会体系,推进上下联动、信息互通、抱团发展。目前,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会员已有团体会员88家,企业家会员580余家,自主创业的企业占68%,上一代传承企业占10%,实体企业占90%。
“三大平台”回应企业呼声
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以“三大平台”为载体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精准有效服务会员企业单位,不断营造有利于“两个健康”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以“三大平台”回应企业呼声,积极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构建高质量发展沟通平台。商会以“工商联牵头、商会主办、企业参与”的模式定期开展政企座谈会、企业大走访,帮助商会会员企业解决招商引资难、信息获取难、诉求反馈难等问题。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会长丛莉惠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与北京青年企业家商会、山西青年企业家商会、广东青年企业家商会等区外商会21家建立战略友好合作商会,帮助民营青年企业家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战略机遇,用好政策红利,先后为赤峰市、包头市对接项目8个,投入资金达140多亿元。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靠科技创新飞跃,靠绿色转型突围,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促进共同富裕的带头人。
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在自治区工商联的领导和协调下,积极深化与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法学会等政法部门沟通联系,实现商会调解工作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拓宽民营企业家诉求问题反映渠道和矛盾解纷解决平台。商会深化法律服务,建设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法律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纠纷化解、法律咨询、风险提示等司法服务。尤其在疫情期间,商会法律服务中心为会员企业免费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积极化解因疫情产生的劳动关系、合同纠纷、财务等涉法涉诉问题,以达到发挥行业内部协商解决机制作用,做好企业之间的沟通,积极化解矛盾,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稳定生产、答疑解惑、出谋划策。截至2022年底,商会组织会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14次,帮助会员企业解决问题120余件。全区入驻商会调解服务平台的调解组织91家,调解员202名,线上调解成功案件1396件。
构建“互联网+党建”平台。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构建“互联网+党建”的创新工作方法,即:利用商会的通讯录、公众号、微信群等宣传平台,在会员之间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共享资源,增强商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及时推送各类信息;利用轮值会长每月下会员企业的契机,与会员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听取会员对商会建设的意见,极大提高了会员参与商会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会员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依托商会这个平台,在完善商会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同时,坚持“三结合”原则(党建工作与商会主题活动相结合、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四同”标准,即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微小企业,商会都同样尊重、同样关心、同样支持、共同发展。核心内容是尽最大努力争取会员的人心,实现商会的大团结和大联合。紧紧“围绕经济抓统战,抓好统战促经济”的思路,通过加强商会的党建和统战工作,使商会工作得以健康发展。
履行社会责任凝聚人心
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疫情防控捐赠,开展乡村振兴电商行动,通过电商推广乡村特产的“乡村电商行动”,探寻乡村振兴良策的“智库众筹”,关心留守儿童的“七彩行动”和慈善救助等光彩事业。
疫情防控显担当。在突发的疫情面前,商会积极响应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的号召,第一时间发出捐款倡议书,迅速成立应急小组,在了解到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一线救援防护物资告急的情况后,想尽一切办法,动用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积极协调各类防疫物资。商会的爱心人士们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赠,奉献爱心,以实际行动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抗击疫情履行责任,做出表率。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会员先后为支持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捐款捐物达232万多元。先后向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医院、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新城区东街街道护城河北社区、回民区紫御澜庭社区等41个地点进行了捐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好评。2022年国庆节期间,共向疫情防控一线捐赠40多万元的防疫物资,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助力。2022年,商会被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评为“抗疫先进商会组织”。
回报社会当表率。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商会坚持树立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自觉投身光彩事业、“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和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会员坚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倾尽所能。2022年7月27日,会长丛莉惠带领16名会员到四子王旗中号村对接乡村振兴事宜,与旗政府相关部门一起为中号村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绿色植物秸秆烘干饲料厂,解决全村8000多亩植物秸秆转化成为牛羊饲料。商会还通过电商推广乡村特产“乡村电商行动”,探寻乡村振兴良策的“智库众筹”。商会还积极动员会员企业,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解决3万亩土豆滞销问题,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罗寿博)
鐩稿叧绋夸欢
鐑枃鎺ㄨ崘锛
![](http://www.nancai.net/static/images/bjd-icon-11.png)
![](http://www.nancai.net/static/images/bjd-icon-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