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治出一片好风光!中山大涌镇这里成了市民休闲好去处 天天即时看
时间:2023-06-06 21:13:32
清洁小船缓缓移动,工作人员仔细打捞起水面漂浮物,维护后的水面恢复宁静、清澈。岸上,爷孙俩坐在新修的滨水小公园自得其乐,爷爷摇扇纳凉,孙子四处探索。6月4日下午,记者在中山市大涌镇基尾涌清平大街段看到如此平静祥和一幕,而再无从前嘈杂、脏乱、黑臭景象。
作为中心组团治水一员,大涌镇近年配合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共同推进域内未达标水体治理,约6平方公里基尾涌流域变得水清稻香。年轻人喜爱的网红餐厅也加入进来,夜晚的基尾涌河岸,正在成为沿线居民和工业区打工人的休闲好去处。
水清岸阔好乘凉
(资料图片)
大涌镇河网密布,水涌错综。大涌人世代沿河而居,追河而动,然而随着现代生活的加速到来,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增多让河涌变得不堪重负,水质日益恶化。
基尾涌便是大涌镇大涌社区、南文社区和安堂社区三个核心区域的重要水系,由北向南流经基尾大街、清平大街,穿越德政路,最终汇入岐江河。2020年8月,基尾涌治理被大涌镇列为治水重点项目,治理涉及河岸退移清拆,河道清淤、截污,新的排污管网铺设,以及沿线河岸绿化等多项工程。
2021年6月,大涌镇和市代建办同步展开基尾涌河岸清拆和河道清淤、截污工作。大涌镇住建局负责人介绍,大涌镇创新采用了预先补偿等机制,用短短两个月时间完成了120户居民的沟通和征拆协调补偿,为河涌截污和岸线修复工程打下基础。
在基尾涌治理中,市代建办和大涌镇全程协同配合,高效推进。经过2个月的奋战,市代建办完成了河涌底泥清淤,铺设了6公里排污主管道,大涌镇铺设了4公里污水支管将周边农户的生活污水接入市政主管网。“治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质黑臭问题,完善了片区排污管网的铺设,从源头上减少或消灭了污水的排放。”大涌镇住建局负责人表示。
如今,沿基尾涌由北向南走去,可见河水清清,水面少有垃圾。“我们两年前开始租住在这里,以前河涌的水有些臭,挺影响生活的,现在明渠部分基本不臭了,我们附近的住户都很开心,但是暗渠部分可能还要治。”带着孙子在河岸游玩的租户陈伯向记者表达了开心和更多的期待。
据介绍,因为历史变迁问题,大涌镇和广东许多地区相似,域内河涌部分被填埋或者截断,造成“断头涌”和“暗渠”较多,这也是水污染治理中最棘手的问题,市代建办正在采用新型技术手段全力攻坚。
在基尾涌下游岐江河汇入口,新修的滨水公园在古树的庇荫下,开辟出一个天然的话题广场,附近村民习惯在此聊天纳凉。“河涌治理后,环境好了好多,也闻不到什么味道了,这里风大,凉快,我们没事就过来乘凉,晚上人还多些。”基尾街居民萧阿姨说,新修的小公园已经成了周围最受欢迎的地方。
风吹稻浪好风光
作为基尾涌的支流,治理后的运身塘水清见底,展现出一幅“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的自然美景。
资料显示,运身塘起点为大涌镇南文社区木棉树广场,主要由三块小型水塘组成,水域面积共计2.5平方公里。
岸上房屋一字排开,隔路望塘而居,恰似一幅江南水居图。房屋背后还“别有洞天”,隔路涌出大片稻田风光,绿波连绵,风吹香溢。两条新修道路环房抱水绕田,将一层层的风景送到人们眼前。
“基尾涌治理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运身塘片区治理就包括了水塘治理、岸线修复、景观工程以及连片基本农田整治和农路建设等。”大涌镇住建局负责人介绍,运身塘片区原来民居拥挤,道路狭窄破损,农田荒废,整治工程将多个问题统筹起来系统推进,重塑了片区生产生活空间。
沿新修河涌道路和农路绕行一周可以发现,运身塘西侧为工业区和居民生活区,东侧为基本农田及居民区,焕然一新的片区布局和风光为附近工作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休闲好去处。“晚上很多在附近工厂工作的年轻人过来喝东西、聊天,灯一亮起来,我们这里热闹得很。周末节假日,还有外边的人来玩,人气相当不错。”稻田边上,一位咖啡店店主开心地说。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