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文:警惕花式“高考骗局”,让不法者无机可乘
时间:2023-06-25 21:29:32
(资料图片)
□刘一昂(吉林大学)
近日,2023年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多地公布了高考分数线,各地将进入招生录取阶段。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开始活跃起来,炮制出各种各样的骗局,也让这段时间成为“高考诈骗”案件的高发期。
眼下,正值“后高考时期”,不少考生和家长逐渐走出紧张的情绪,放松了警惕,部分“有心之人”也将“黑手”伸向了他们。细数这些套路频出的“高考骗局”,不外乎谎称自己有“内部指标”、可以在“计划外招生”,或是一对一进行高价志愿指导,或是试图通过获取考生信息来进行电信诈骗,他们抓住了部分考生和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理,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骗局。一旦稍不留神,考生与家长就可能掉入骗子们的陷阱中。
要知道,高考作为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不管从报名考试、志愿填报还是招生录取等环节,都有严格的纪律规范和严密的监控措施,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全社会的监督,不可能因为骗子们漏洞百出的骗局而出现“天下掉馅饼”的情况。而这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让部分考生和家长出现一时冲动和焦虑的心理,从而盲目轻信诈骗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骗子们的“骗术”也在不断“升级”。他们打着“一对一高考志愿指导填报”的旗号,喊着“宁可浪费钱也不浪费孩子分数”的口号,到处“招摇撞骗”。实际上,所谓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行业,其内部从业者的水平良莠不齐,他们钻了部分家长不懂专业填报的空子,表面上将院校、专业等信息说得“天花乱坠”,实则将志愿填报变成自己的“摇钱树”。一旦出现法律纠纷等问题,考生和家长很难找到相应的维权机构,从而出现“人财两空”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警惕花式“高考骗局”的同时,考生的个人信息也容易被别有用心者盯上。这几天,有不少网友在网上晒出未打码的高考准考证和成绩单,上面的考生姓名、考试分数、准考证号等信息一览无余。殊不知,轻易将个人信息发布到网上,很容易泄露个人隐私,更可能被“有心之人”利用,引发电信网络诈骗、恶意修改志愿等一系列问题。
回想“徐玉玉案”,2016年,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高三毕业生徐玉玉被陈文辉等人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骗走了全部学费9900元,在报警的路上猝死。但近些年,“高考骗局”不仅没有收敛,反而花样百出,愈发“猖狂”,因遭受高考诈骗而出现的悲剧并不鲜见。高考,本承载着无数个人和家庭的希望,绝不能因为“高考骗局”而变成一出出“悲剧”。
可以看到,花式“高考骗局”,犹如社会痢疾,世人苦其久矣。对有关部门来说,一方面要“重拳出击”,及时受理和处置“高考诈骗”案件,严格追究相关不法者的司法责任,为广大考生设置一道安全的“防线”。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考生的信息保护工作,利用人脸核验等技术,加强考生信息核验,不给骗子们可乘之机。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做好预防“高考骗局”的普及工作,通过发布通知等方式,向考生和家长说明各种“高考骗局”的形式,给他们及时打“预防针”。
而对考生和家长来说,在志愿填报过程中,要擦亮眼睛,矫正投机心理,保持正确的心态,从官方权威渠道查询通知,识别和警惕各种“高考骗局”。与此同时,考生和家长也要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切不可因为一时的疏忽,将个人信息公之于众,只有自身主动立起防护栏,才能让别有用心者无机可乘。
相关稿件
到发旅客超22万人次!中山公布端午假期铁路运输“成绩单” 今日看点
今日热搜:美术类本科文化控制线332分!山东高考艺术类分数线公布
世界时讯:构筑商业综合体立体化应急安全防护网——净月高新区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督查行动
中国信通院公布上半年“可信数据库”评测结果 含华为、阿里云、腾讯 天天快播
机构论后市丨三大博弈日趋激烈;预判未来颠簸上涨可能性仍较大 世界时讯
《披哥3》定了!林志颖郑嘉颖再现双骄,0713齐聚长沙 实时焦点
林志玲一家三口东京被偶遇,街头自拍打卡,脚踝骨突出衣服皱巴巴 速讯
世界微资讯!凯赛生物:拟定增募资不超66亿元 招商局集团将间接入股
女孩用iPhone充电被电击内脏受损面临截肢:背后揭秘 真不是苹果的错
盛唐诗人,诗歌独领风骚,孤独及十首诗,散文化是最大特色,真好
青云科技:坚持自主研发,帮助企业实现IT架构、业务系统平滑迁移|天天日报
当前观点:在小城工作的留学生:有人并不认为“屈就”,有人想要“县委大院”同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