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拯救了中国的兵工厂:看当年的出口额,至今无法超越-通讯
时间:2023-06-24 03:20:57
二战之后各国进入到沉淀和发展时期,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众中东石油国也因此崛起。
(相关资料图)
然而,在巨大的利益的背后是无尽的纷争,两伊战争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一战打了8年,两国都没有讨好,却拯救了远在亚洲的中国兵工厂!
来看看当年中国的出口额,你就知道至今为何难以超越。
两伊战争
这场战争一开始是由于边境争端引发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成了一场具有宗教、政治和地缘政治复杂性的全面战争。
两伊战争开始于1980年,伊拉克对伊朗进行了突然袭击,旨在打击对方的有生力量。
伊拉克政府还对伊朗民众采取了残酷的战争策略,如使用人海战术和伊斯兰主义激进派进行恐怖袭击等。
两伊战争的战斗规模逐渐在阿拉伯国家间产生了广泛的紧张气氛,尤其是当初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后来逐渐转向支持伊朗。
同时,这场战争也对国际油价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最终,阿拉伯在1988年与伊朗达成了停火协议,两伊战争得以结束。
不过,由于伊拉克在这场战争中广泛使用了化学武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
在战争期间,两国均使用了大量的先进武器,如F-14雄猫战斗机,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但是由于其低下的技术水平,也被后人认为是用最先进的武器打最低端水平的战争。
按照理论来说,两国没有技术制造出如此先进的军事武器,那么这些武器的来源,只有联合国五常。
尤其是苏联和美国,在两伊战争中卖武器卖得手软,出口额一路飙升。
而中国也在其中谋取了符合人道主义的利益,出口经济收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中国的出口
事实上,如果没有美苏两国的互相牵制,中国根本没有出售武器的机会。
因为当时的美苏都害怕先进的武器会破坏中东地区的油田,所以互相限制了其对两伊的出口。
但是他们并不会放过如此巨大的市场,互相都在背地里给两国输送武器零件,并且专门派遣了专家前去指导组装。
这个事情很快就在国际上败露,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
因此,美苏等国家在背地里的交易纷纷减少,但是战争对于武器的需求是巨大的,在没有足够的武器供应条件下,他们只能寻求中国的帮助。
当然,中国对于国际上的争端向来秉持中立态度,我们只站在和平的一方。
由于当时购买武器需求的迫切,两国纷纷委托第三方向我们购买,再移交给他们。
因此,我国可以在不破坏原则的情况下出口武器,毕竟这些武器在出售给第三方国家之后,怎么处置都是他们的事情了。
有关数据统计显示,两国在战争期间光是购买的歼7战斗机就高达100多架,还包括69式主战坦克和6D型轰炸机等等。
各类枪支弹药数量难以估计,大头都花在了这些先进武器上。
这一大笔订单出现之后,我国军工厂连夜加紧制作,仅仅1年的时间,就为我国带来了50亿美元的外汇。
由于两国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一旦装备出现问题,他们根本无法维修,再加上国家财政的富足,他们一掷千金,纷纷加紧了对装备的购买。
这些订单也让中国的兵工厂“死而复生”,我国也拥有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国防事业。
战争是灾难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兵工厂由于一直没有良好的经济循环,处于半运行半停工状态。
一方面自抗美援朝战争以来中国没有什么大型的战事发生,兵工厂大多处于技术研发状态。
另一方面,我国的武器在此前没有得到各国的认可,出口量几乎停滞。
所以,两伊战争无疑是盘活了中国的军工厂,让我们成为其中的“受益者”。
至此之后,世界各国意识到中国的军事武器不仅便宜,而且咱们还很讲武德,不会因为战争的变化坐地起价,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国家愿意来购买武器。
需要注意的是,别看我国在两伊战争中受益良多,但战争是残酷的,对于战争当事国来说,根本没有赢家。
伊朗的经济以及社会系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人口和资源的损失无法估量。
战争期间,该国大量的人员和资源被投入到了战争中,这使得伊朗经济的发展放缓,对国内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此外,伊朗还遭受了大量的化学攻击,这对该国民众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此后,伊朗成为反对化学武器使用的主要国家之一,并在国际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伊拉克在战争期间同样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该国的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系统均遭到了毁坏。
战争无疑对该国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直到20年后该国才迎来了发展的希望。
数据统计8年战争下来,两国共计伤亡人数270万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多亿美元,使得两个原本外汇盈余的国家负债累累。
后人这样形容两伊战争,两个人掐架,最后打到筋疲力尽,差点崩溃才停手。
这样给予了我们启示,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我们要珍惜和平。
参考资料
两伊战争 .新华网
伊朗 纪念两伊战争爆发35周年:伊朗举行盛大阅兵式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