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量下降,货代巨头为什么开始“大鱼吃大鱼”? 最新快讯
时间:2023-06-27 16:53:43
2023 年,对于国际货代行业巨头来说,注定是不好过的一年。大范围经济衰退带来的全球贸易货量下降,正在成为现实。
(相关资料图)
6 月 14 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最新的《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港口发展报告》。《报告》提到,一季度大部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陷入负增长。欧洲港口因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和较高水平的通货膨胀率,导致集装箱航运需求放缓。美洲港口由于制造商和分销商仍在努力消化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过剩库存,订单大幅减少,使美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铁路和卡车运输量大幅下降。一季度国际海运需求持续下滑,全球仅亚洲港口维持平稳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货代企业找到了一个古老的方法来对抗经济波动——收购游戏,并把这种方式作为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之一。
据钛媒体 APP 了解,仅仅 2023 年 3-6 月四个月内,全球范围发生了 11 起国际货代企业之间的并购案件。这一次的并购潮中,出现了大鱼吃小鱼,甚至大鱼吃大鱼的局面。
巨头疯狂收割
货代巨头们正在变身 " 收割机 "。
2023 年 6 月,全球货代巨头 SGL 宣布收购欧洲 TOP50、德国头部货代 ETS Transport & Logistics GmbH 和 ETS Fulfillment GmbH。
SGL 表示,通过收购排名前 50 的海运头部货代将加强 SGL 在欧洲最大物流市场——德国的市场地位。
2022 年 SGL 曾经在一周内疯狂收购 3 家大型货代物流企业,被称为业内 " 收购狂魔 "。
不过,今年这一称号非 " 乔达 " 莫属。10 天之内,全球第十大海运货代企业乔达接连收购了美国物流企业 Southern Companies 和已经成立 31 年的瑞士货代企业 ITS -International Transport&Shipping Ltd.。
算上今年 3 月,乔达对法国货运企业 Transports DEVOLUY 和德国老牌货代 trans-o-flex 的收购。3 月以来,乔达以平均一个月收购一家的速度完成 了四次收购。
在此期间,全球海运、空运货代榜均排名第 11 位的德国国际物流服务提供商汉宏国际官宣收购主要在斯洛伐克和捷克运营的物流公司 PKZ Group;欧洲货代巨头德莎收购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海运和空运货代 ACA International;全球第一大海运货代德迅官网宣布,收购南非一家专门从事南非、英国和肯尼亚的易腐货物运输和处理的货运代理公司 Morgan Cargo。
而全球第 5 大货代 DB Schenker(德铁信可)在去年被同意出售,至今仍然吸引着各方物流大佬的关注和争夺。
国际巨头整合不断,国内货代行业并购动作也未停下。4 月开始,中国货代企业密尔克卫一口气收购了三家国内外企业,包括中国货运代理行业百强企业开瑞物流、新加坡物流企业 LHN Logistics Limited 以及 SDL。
(钛媒体 APP 整理)从 3 月初至 6 月,国内外货代并购案例总计 11 起,而这一轮并购潮的背后,则是在存量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头部企业希望通过并购手段来稳固或者扩大市场份额。
存量市场竞争激烈
并购在整个大物流行业近年也颇为普遍。据钛媒体 APP 统计,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仅发生在上市物流企业中的并购案达到 116 件。较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的 59 件,同比增长 96.6%。
(数据来源同花顺 iFinD)并购对于物流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分析前文所述的货代并购案例,不难发现,货代巨头们正通过 " 吸食 " 同类型货代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
当前并购的整体倾向分为两种,一种是补强,通过收购其他企业巩固市场地位。另一种补弱,通过收购细分领域专业物流公司,补齐业务短板。
前文案例中有不少都是基于 " 补弱 " 的考虑。比如,德迅收购 Morgan Cargo 时所表示的那样,"Morgan Cargo 完美地补充了德迅的易腐品物流服务产品,同时改善了客户往返南非,英国和肯尼亚的连通性。在高增长市场(如非洲)的扩张显然符合德迅的 2026 战略。"
以乔达为例。纵观乔达的收购标的,中小型货代企业已经不满足它的胃口,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甚至规模排名靠前的大中型老牌货代企业成为主要并购目标。
其中,Transports DEVOLUY 是一家成立近 93 年的法国快递企业,以山区专业货运能力著称;trans-o-flex 则不同于其他拼箱货代,以制药,化妆品,消费电子等敏感商品为主,通过合并的方式交付包裹和托盘,是德国医药领域知名的物流企业;ITS 是一家独立的瑞士货运代理公司 , 为工业、汽车和国防部门的专用项目和超大型设备组织运输和物流。
乔达并购标的涉及法国、德国、瑞士。通过这些收购乔达意图进一步加强在欧洲的货运代理市场地位。它们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深耕区域多年,在本土化学、医药等专业运输领域内有着成熟的、强大的市场网络,可以显著的增强乔达在专业领域的短板。
补强的案例可以看看国内并购数量最多的密尔克卫。密尔克卫以货代业务起家,主攻危化品运输领域。2021 年,密尔克卫开始星火计划,在亚太、欧美布局网络,开启全球化战略。
开瑞物流、LHN Logistics Limited、STORE+DELIVER+LOGISTICSPTELTD 与密尔克卫业务类似,但不同的是,它们在海外的业务能力能更好的推动密尔克卫全球化的步伐。
密尔克卫对此表示,通过并购标的公司能够为公司新增亚太区危险品仓储能力,拓展海外仓配一体化业务条线,延伸亚太地区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同时,提升公司在新加坡的市场占有率、强化公司品牌的全球影响力、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实施。
数据显示,仅两年半时间内,密尔克卫收购了 13 家同行企业,不断扩大和延伸危化品运输网络和市场链条,以谋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密尔克卫对于自己的并购这样说道,短期行业低迷,静待需求回暖。受制于海运价格回落和需求较弱,公司一季度业绩疲软。行业景气度相对低迷时,公司持续收并购,逆势扩张业务布局,为长期业务增长奠定基础。
市场变了,游戏规则变了
过去三年,伴随着航运市场火热,货代企业赚的盆满钵满,并进行了大幅扩张,加快布局全球经营的步伐。但如今随着市场货量发生变化,货代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Xeneta 的首席空运官 Niall van de Wouw 表示:" 市场上有很多雄心勃勃的货代企业都想要发展,但由于需求的下降,使得货代企业无法在现有客户群的基础上实现增长。正如我们强调的,货代企业正在从其他公司那里寻求获得更大的份额。
2022 年下半年,全球海运集装箱贸易量下滑、航空货运需求下降,导致国内外货代企业收入大减。比如中国外运的代理及相关业务 2022 年对外营业额为 694.86 亿元,同比下降 19.12%。此外,德迅等全球前 5 大货代的年货运量均比上一年下降。
李斐所在的公司是专门做东南亚全链路的货代公司,业务涵盖了散货、整柜、快递、小包等。他对钛媒体 APP 表示," 疫情三年,去欧美的船司赚傻掉了。但是今年不行。外需不够,同行又多,价格竞争很激烈。疫情结束后,一个柜子 8-9 千美金,只能赚 100-200 美金。海运可能只有 1% 的毛利。"
据他表示,以前找价格比自身还便宜的货代公司,卖货给他们赚差价,现在这种方式行不通了。客户对价格比物流商还熟悉,利用信息差套利的空间变小了,即使做到大客户,价格最后踩到底也就赚个辛苦费。除非企业自己有车、有飞机,有船,能够从成本上进行控制,利润才高。
除此外,货代巨头还面临船公司的 " 抢食 "。以马士基为代表的船公司近年来不断完善供应链业务,并发展直客。
2021 年海运市场经历了 " 一箱难求 " 的局面,货代公司常常因无法兑现协议中的服务保障遭到客户吐槽。而船公司话语权提升,并通过同类型更低价准时的服务攫取了货代公司部分客户,反而成为货代公司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需求减弱,货量减少之下,货代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刻,并购成为货代公司开疆拓土的主要方式之一。
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振辉对此向钛媒体 APP 表示,对于货代行业来说,大中型货代企业并购案的增多是行业深度整合、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并购双方来说,可以快速整合资源优势,弥补双方的不足,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但同时也要面临整合难度、文化差异、部门重叠等问题,需要不断协调和沟通。
货代行业亟待升级
因此,并购增多,一方面是货运市场逐渐成熟,客户需求更加形式化、标准化,对服务、价格质量等方面更为关注,这就要求货代企业本身具有更强大的优势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是,国内行业升级意识增强,国外业务需求增长,要求货代企业更加适应市场发展和国际化需求;综合国家税收政策、外汇管制、跨境电商等政策和法规的变化,同时增强了行业整合的条件。
从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数据和马士基最新的市场预期显示,全球经济增长将从 2021 年的 6.0% 调整为 2022 年的 3.2% 和 2023 年的 2.7%。预计今年全球集装箱需求将下降 2% 至 4%。运费下降的速度快于预期,2023 年全球集装箱市场将 " 大致持平至负 "。
在这种市场背景之下,货代公司为提高的市场份额和其地理覆盖范围,在加快整合步伐之外,也呈现出新的变化。
以中创物流为例。2022 年第三季度开始,国际海运费开始下降,第四季度恢复到 19 年的水平。2023 年第一季度中创物流受海运费大幅下降影响,营业收入下降 48%,但是,因为业务多功能化,归母净利润仅下降 2.56%。
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中创物流开拓了新能源工程物流、智慧冷链物流和印尼散货资源过驳业务,通过新老业务并进发展来实现稳定增长。
相比以往单一化的货代业务,货代公司正在开拓更多的新业务,增加其他利润来源。
关于发展方向,中创物流在回答股东提问时这样表述到,货代业务未来会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平台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货代和船东的价格会越来越透明。线上平台化的业务模式会逐渐普及。二是精细化的服务:提供从产品出厂到 " 目标地 " 的全程供应链服务,深度绑定客户,也就是所谓的直客服务。
陈振辉同样对钛媒体表示,货代公司未来应该从内外两步走。一是围绕客户需求、市场变化以及政策法规紧密衔接,积极推进集约化、集成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做强业务,做大规模,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同时还要打造专业化团队,扩大国际业务调换口,做精细服务,提高专业能力和业务独特性。
二是在当前不确定的情形下,货代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流程效率和绩效评估标准,以增加企业竞争优势;同时对航空、海关、及时获取产品价格维护与合理把控,降低运作成本,提高整体收益水平。对于国外货代交往方面,则要简化流程、提高保障能力,及时满足客户配给需求,有效科学化协调各方面要素。
这也就是说,未来数字化和一体化、综合性物流服务将成为货代企业的转型重点。
大多数行业都在进行数字化改造,货代行业也不例外。全球数字货运远期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几年以平均 23% 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市场研究,2020 年时市场规模为 29.2 亿美元,2030 年将达到 229 亿美元。这相当于全球货运代理市场总量的 8% 以上。
提供全链条的供应链服务道路早已成为行业共识。例如,作为国内最早一批获得国际货运代理资质的华贸物流,先后收购德祥集团、中特物流、华安润通、华达国际、洛阳中重、 佳成国际等企业,横向拓展仓储物流业务、国际工程物流业务、跨境电商物流、特种物流等业务,通过内生 + 外延的发展模式,不断向综合物流企业转型。
菜鸟国际供应链总经理赵剑曾对钛媒体 APP 表示, " 今天有很多国际货运行业的同仁,过去几年大家都在做跨界。从横向来看,很多原来的企业做航运服务,但慢慢开始拓展到港前仓和港后仓等物流服务,再从制造工厂到海外的客户,提供供应链服务,从而形成一体化、全链路的解决方案。"
2023 年,全球经济面临挑战,对货运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货代公司必须要准备适应新的游戏规则,迎接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并购动作只是一种战术动作,真正的质变需要从企业内部发生。
(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杨秀娟,编辑|房煜)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
相关稿件
减持骚操作!实控人前妻拟减持22亿!一半收益借给上市公司?昆仑万维凡尔赛式"回复深交所:拥有充分的资金储备也是公司竟争优势
每日信息:森林狼组4.3亿三内线!普尔离队原因曝光,艾顿哈登去向逐渐明朗
四川甘孜1000千伏变电站50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项目核准获批
实时焦点:武汉华美做下颌角怎么样?具磨骨资质/付国友磨骨专业户坐诊双重保险!
【全球速看料】伊利股份大宗交易成交13.00万股 成交额373.49万元
米津玄师为《最终幻想16》创作歌曲 随之绘制“青狼”封面艺术图-全球快讯
港股异动 | 东岳集团(00189)反弹逾4% PVDF、有机硅业务低迷 制冷剂业务逆市增长
京津冀地区出现连续性高温天气 近来北方地区为何这么热?_焦点热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