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24日(记者 陈建)中共北京市委12月22-24日召开十一届六次全会。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部署明年工作时,大篇幅论述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他说,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深化改革的力度。改革要奔着问题去。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改革意识,做到哪里有问题,改革就推进到哪里。
郭金龙说,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北京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明显。从速度看,北京是较早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的地区,2011年开始,呈现7-8%的中高速增长;从结构看,北京已经确立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消费为主的需求结构;从发展的动力看,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已经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他要求北京市党政官员,新常态下,必须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问题。一方面,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突出问题,都必须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做支撑;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增长速度定得偏高、看得太重,以致延缓疏解功能、调整结构、治理污染、深化改革的进程。
郭金龙提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要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当前,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在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等六大领域消费中,北京都具有比较优势。北京要积极适应居民消费特点的新变化,着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健身、健康、医疗等服务机构,满足百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在增加有效投资方面,郭金龙说,北京有一批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等投资需求大,而社会上的资金也充裕,关键是要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打通社会资本进入的通道,用经济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促进补“短板”、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政府投资要继续向重点领域倾斜,把财政资金、发改资金捆绑起来,发挥实际投融资平台作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棚户区改造、城乡结合部治理的投入。
郭金龙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北京要主动适应这种新变化、新趋势,扎实做好调结构的加减乘除法,促进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深度调整,加快形成“高精尖”经济结构。
目前,北京市服务业的比重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郭金龙认为,北京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引领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现代服务业要加快发展,那些大城市离不开的传统服务业也需要提质升级。要通过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改革,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支持连锁、品牌经营,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要把握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机遇,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新业态,促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
他说,北京的科技文化创新、城乡一体化、环境治理保护、城市建设改造、居民生活服务等方面,新的需求早已形成,如果能够进一步激发出来并拉动供给,就会形成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发展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
他说,结构调整的原动力在于创新。北京集聚了全国最密集的科技创新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多做贡献,北京责无旁贷。
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郭金龙提出,北京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业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要完善军民融合创新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人才特区建设。
在文化创新方面,郭金龙说,北京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文化产业政策的促进作用,用好文化创新专项资金、产业投资基金和金融杠杆,搭建文化创新服务平台,加快重点园区建设,促进文化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郭金龙说,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深化改革的力度。改革要奔着问题去。破解北京作为超大型城市当前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没有现成经验和做法可依,只能依靠深化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改革意识,做到哪里有问题,改革就推进到哪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