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关注:宝安区人民医院荣获国家级表彰大会两项大奖
时间:2023-05-07 11:12:0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十七届中国发明创业奖颁奖仪式现场。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5月7日讯(记者 魏坤伦)日前,第十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和第十七届中国发明创业奖颁奖仪式分别在北京举行。宝安区人民医院荣获国家级两项大奖,该院副院长潘晓华带领创伤骨科团队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和“中国科技发明奖”一等奖。
据了解,两场大会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发明创业奖管理办法》等法规,经申报、评审、公示、终审,大会分别授予2022年度中国产学研创新奖项397项,个人创新奖273个;授予2022年度中国发明奖(含成果奖和创新创业奖)一等奖264项。值得一提的是,宝安区人民医院在两场大会上均获奖。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团队学科带头人潘晓华。
始终对标医学科技高地,把创新驱动贯穿于临床、科研和成果转化应用,三十年的深圳创业历程终于结果。作为获奖者,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团队学科带头人潘晓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项大奖对于我和我的团队都弥足珍贵,这对于深圳市和宝安区的医学科学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贡献了示范引领作用是一种充分肯定。”
记者了解到,潘晓华是暨南大学和深圳大学两校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地方级高层次领军人才。在这两场表彰大会上,他所提交的“关于难愈性创面保肢及快速康复的深层次理论探索”以及“关于组织再生、功能重建关键性技术的创立和成果推广”两项具有开拓性临床科技转化项目,为我国目前攻坚创伤学的难题“再下一城”,受到大会高度关注。
据了解,潘晓华团队在创伤科学领域中开展了大量开拓性、创新性的探索研究,在产、学、医、研深度融合中创造了许多新模式、新机制,推动了区域的发明创新生态、创新能力改善和提升。其团队针对慢性难愈创面的病理学特点和目前临床上多以截肢为终极治疗的困境,提出和发明了“微创化截骨促再生、仿生力学牵引技术”,以超声微能量治疗结合为核心,研发了围手术期的手术肢体快速定位及固定器、专用微创手术器械、术后快速康复程序和早期负重行走器械等,获得十余项国家专利,获得国家、省、市立项资助课题5项,制定国内、国际临床指南2份,已在多家医院获得推广,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和业界高度肯定。潘晓华曾经荣获2018年度“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年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