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网上晒未打码准考证,警方:存在电诈隐患 实时焦点
时间:2023-06-14 15:13:52
(资料图片)
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和家长逐渐从紧张的情绪中缓和过来,也有人放松了警惕。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直接发布未打码的考生准考证。准考证上,考生姓名、考生号、准考证号、报名单位等信息一览无余。
对网友上述行为,评论区有人提醒,不打码的准考证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可能盗取孩子的信息,引发修改志愿等一系列的问题”。
对此,6月12日,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探长明玥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轻易将准考证、个人身份证、考生号甚至密码等个人信息发布到网上,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后续会增加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和隐患。
此前,为更好地保护高考考生个人信息安全,多部门曾发布提醒,高考考生应保管好个人信息,包括高考准考证、个人身份证、考生号及密码、填报志愿纸质表、成绩单或查询页面截图、个人录取通知书等不能发朋友圈。
澎湃新闻注意到,考生高考信息被他人获取造成不当后果的案例并不少见。
据“河北公安网络发言人”微博2021年7月10日发布的信息,当年7月6日,辖区高考考生周某及其家属到阜城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报案,称发现高考志愿被人篡改。
7月7日,办案民警前往河北省教育考试院调取登录日志,经过分析研究,确定吴某有重大嫌疑。7月8日中午,民警将吴某传唤至辖区派出所。经讯问,吴某承认因为觉得周某平时影响了自己学习,所以想惩罚一下他,他们的登录账号和密码都差不多,自己便背着家长偷改了周某报的第一志愿,将其第一志愿改为位于报考志愿里中下游的一所院校。
对于非法窃取考生准考证等信息的行为,上海申颂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沈海东指出,考生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收集使用的,无论是收集方,还是后续个人信息的接收方、使用方,都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违反者将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严重的将处100万以下的罚款。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丁金坤律师告诉澎湃新闻,准考证、考生号及密码都是考生的个人信息,受到《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实践中,考生要警惕这些个人信息可能被电信诈骗犯利用来实施精准诈骗,借口上学等各种理由来索钱。碰到这些可疑的电话或者短消息,不要轻信,要多方核实,及时报警。
澎湃新闻记者 吴琪 实习生 王惠雯 唐巧稚
相关稿件
马山头社区工联会开展“缘来是你”青工交友联谊活动 天天即时看
最新快讯!深北莫举行2023年本科综合评价测试 7724名考生参考
JS环球生活(01691)6月13日斥资约3056.7万港元回购380.6万股_全球报资讯
世界快资讯丨午后还有雷阵雨局部大雨,明后天广州继续有局部暴雨
【世界独家】黄埔区、番禺区、增城区部分镇街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今日快看!吸引近30家规上企业参与:“深中半小时生活圈”加速兑现!
汽车sport是什么意思(车上的sport是什么功能)|世界焦点
多方反对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 福岛居民:不想在担心中惶惶度日
扎哈罗娃:美国竭尽全力粉饰其在核武领域的不负责行为 全球微动态
世界百事通!“千万工程”20年 | 浙江:美丽乡村的“只此青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