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在车间里丨一线调研·一块煤的“裂变”
时间:2023-06-24 23:06:02
继续来看【一线调研】一块煤的“裂变”系列报道。一块普普通通的煤,裂变出上千种产品,成为高精尖产品的重要原材料。可以说,它的价值已经实现了翻天覆地的裂变。裂变的动力从何而来呢?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纤维全流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新:这里是我们的纤维和帘线的性能分析实验室,你能看到它的断裂。它的断裂强力达到了1400到1500牛,像这样的线10根就可以吊起来一辆小轿车。
(资料图)
正在测试的是一种高性能纤维材料。它虽然摸起来很柔软,强度却已经达到了钢丝强度的六倍。未来可以用来制造航空航天材料、光缆、防弹背心、头盔、阻燃防护服等。而研究人员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在向纤维新材料的强度天花板发起新挑战,而突破口就是基础研究。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纤维全流程重点实验室研发工程师 张延辉:这根纤维的直径只有头发丝的1/6,目前在做的就是一个很基础性的研究。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纤维全流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新:之前可能我们从材料的终端性能去做(研究),但是我们的全流程实验室的话,我们还是要在材料的结构分析上,从原理上要来去进行一些分析。
基础研究中一个小小的改变,就有可能研发出新材料新产品,企业决定投资5700多万元,建设一个全流程实验室,继续从煤中挖掘新的价值。然而新的问题来了,按照传统的做法,科研成果主要来自于高校,在成果转化中,往往存在学术和产业脱节的情况。怎么才能让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价值呢?在这本厚厚的计划书里,记者看到,科研成果什么时候转化,怎么转化?标注得一目了然。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科技创新管理部部长 范新川:在立项的时候一定要求我们是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这个效果导向就是科研的成果实际上能不能解决问题,能不能推向市场。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把全流程实验室建在了生产一线,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化无缝衔接。采访期间,记者看到,科研成果在实验室完成小试后,实验人员步行两三分钟,就来到了建在生产线上的中试基地,中试成功后,很快就能到生产线上进行量产。一旦出现问题,也马上可以返回实验室进行调整。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纤维全流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新:以往我们从一个产品的设计到它的开发,可能我们就需要大概在半年以上的时间,那么设立了我们这样的一个全流程的实验室,目前在一个月左右,我们就可以完成它的一个开发,具备了投放市场这么一个条件了。
实验室建在工厂里,科学家就是工程师,打通了从基础研究到产品量化的鸿沟,成立不到一年,就有30多项专利在这个实验室里诞生,企业的科研转化率从以往的30%提升到现在90%。
相关稿件
【世界独家】2年底薪白打工?快船欺人太甚!威少不如向詹姆斯道歉主动回湖人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报告怎么批量截图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报告怎么打印|世界速读
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方以涉芬太尼问题逮捕和起诉中国公民和企业答记者问|焦点播报
中美企业先后被坑惨,印度被称为外资坟场,代价是制造业失去希望
有机物吹泡法自组装一维纳米材料的研究_对于有机物吹泡法自组装一维纳米材料的研究简单介绍
法甲官推晒海报祝梅西36岁生日快乐,球员58场法甲22球31助 环球实时
邮报:奥纳纳更换经纪人,他希望能4500万英镑转会曼联|环球消息
全球快资讯: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各批各类录取控制分数线
螃蟹粽、印花蛋、艾草凉粉……你知道端午有哪些创意美食吗?_全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