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通讯!监管人士齐发声 涉及硅谷银行倒闭、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等
时间:2023-04-14 20:27:0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2023年4月13日-15日,由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山东证监局主办,新华社瞭望智库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2023济南科创金融论坛”在山东大厦召开。
在4月14日举行的“金融赋能、科创未来”的主论坛上,银保监会政研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二级巡视员周学东就硅谷银行倒闭、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等热点问题发表看法。
(相关资料图)
不能因为硅谷银行事件否定硅谷科创金融模式
周学东指出,针对硅谷银行倒闭事件有两点需要澄清:第一,硅谷银行倒闭,不是因为资不抵债,而是因为客户挤兑引发流动性危机;第二,硅谷银行倒闭,与硅谷银行支持科创企业,以及硅谷银行的投贷联动模式无关。
周学东透露,研究发现,硅谷银行投贷联动模式风险远远低于传统银行。硅谷银行2001-2019年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和12%左右,分别高出行业0.2和2.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常年处于1%以下,显著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硅谷银行投贷联动模式风险小的原因有四点。第一,“投”“贷”业务风险隔离。硅谷银行投贷联动模式一和模式二直接涉及对企业的权益投资。模式一中认股权证为免费获取且可根据实际交易价格选择是否行权,投资损失十分有限;模式二中集团通过设立子公司“SVB Capital”专门从事母基金和直投业务,资金来源为自筹,与硅谷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隔离。
第二,信贷风险控制严格。首先,硅谷银行不涉足不熟悉的领域,大量贷款为风险极低的过桥贷(投贷联动模式三),潜在风险较大的投资者依赖贷款占比仅为10%左右。其次,聘用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科技工作经验的人才,并与PE/VC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借助PE/VC的识别能力筛选优质企业,通常只向受到PE/VC资助的初创企业提供一定比例(PE/VC投资额的1/4左右)的贷款。
第三,要求企业和PE/VC机构在硅谷银行开户,有利于监控企业现金流,确保还款能力。
第四,要求企业将知识产权质押,并接受第一位受偿顺序条款,以最大限度减少贷款潜在损失。
周学东认为,正是2020年后硅谷银行经营模式发生了转变,在资产端配置大量长期资产支持证券(MBS)和国债等非信贷资产,同时未受保存款比重过高(91%),最终才导致流动性危机的发生,与科技型贷款和投贷联动模式无关。
他还表示,总体来看,硅谷银行破产也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从监管政策看,2018年后美国出台放松了对中小银行的监管;从货币政策看,美联储本轮加息节奏过快,对市场的流动性冲击巨大,利率不稳定引发长期资产价格大幅变动。这些因素基本与科创融资服务无关,更与投贷联动业务无关。
周学东强调,不能因为硅谷银行事件就否定了硅谷科创金融模式,应继续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继续完善包括投贷联动模式在内的创新实践,但应避免客户结构单一,并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在监管方面,要加强对中小银行的监管,尤其是强化流动性风险监测;在货币政策上,应坚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灵活适度,避免大起大落,引发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引发金融机构因价格调整带来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科创金融需要更多差异化的量身定制
银保监会政研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表示,科技企业的金融需求有别于传统行业,金融机构要作更多差异化的量身定制,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应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结合科技企业发展阶段特点、金融需求和风险特征,探索更加灵活的贷款利率定价和利息还付方式,依法合规延长流动资金贷款期限,积极研究完善支持科技企业研发的金融服务。总结推广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试点业务经验,推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完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形成覆盖科技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保险保障。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创新的第一线,创新需求敏感,创新冲动强烈,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
“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围绕产业链部署资金链,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攻克真正‘卡脖子’的堵点难点,不能‘贪大求全’搞‘撒胡椒面’式的金融支持,更不能资金‘一窝蜂’过度追求创新热点。”叶燕斐用生动的比喻阐释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如何布局科创金融。
他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视同仁为民营企业技术研发活动提供融资支持,更好服务科技企业家、高层次科研团队创新创业,为他们提供贷款融资、健康养老、责任保险等专业化服务,夯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叶燕斐也提到,安全合规、风险可控也是发展科创金融的重点。科技企业站在创新前沿,其产品性能、市场前景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快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有效的风控机制,切实做好科技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探索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健全差异化风控模型,强化风险预防、预警和处置。鼓励用好外脑,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有效评估技术风险。
同时,积极构建多层次风险分担和补偿支持机制,推动担保基金和担保公司发展专业化的“总对总”科技担保业务,提升政府贷款风险补偿金效能,更好实现保险保障功能,积极助推风险减量。
叶燕斐认为,要进一步细化落实尽职免责政策,探索负面清单机制,对于符合相关规定且勤勉履职的,应免除业务人员有关责任包括内部考核扣减分、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等,探索构建试验区科技金融服务长效机制。
推动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齐头并进
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表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已驶入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快车道,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动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发展,已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内在需要和重要选择。
一是要防风险,持续配套完善科技监管体制机制。随着行业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提速,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入,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构建与之匹配的、行之有效的科技监管框架。强化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和信息技术服务机构备案工作,稳妥推进证券期货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启动建设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防范化解金融网络和信息安全风险,守牢安全底线。
二是要促发展,逐步扩大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的广度和深度。用好政策工具,充分总结各地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经验,加快完善创新试点申报遴选、日常监督、试点退出等制度框架,压实各方责任,加强项目遴选的精细化管理,发现培育推广亮点项目,适时择机扩大试点范围。鼓励市场核心机构、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科技企业积极在交易、投顾、风控等业务场景中探索应用新兴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金融科技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强劲引擎。
三是要创氛围,推动构建金融科技创新合作共赢生态圈。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强化与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交流沟通合作,发挥行业核心机构和头部市场机构领头羊作用,链接各方资源,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金融科技自立自强与城市产业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实现金融科技产业集群化发展,将金融科技创新合作共赢生态圈向纵深推进。
相关稿件
天天通讯!监管人士齐发声 涉及硅谷银行倒闭、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等
世界微速讯:凯普生物:2022年度净利润升102.48%至17.25亿元
每日热点:G7财长会议声明:愿采取行动维持金融稳定,全力防止“雷曼危机”再发生
深圳银保监局:3月末深圳制造业贷款余额1.23万亿元 同比增长25.45%
北京石景山副区长王智勇:用数字化塑造发展新优势,共享发展机遇 环球快讯
全国青少年高尔夫球挑战赛首站:马名睿、彭严萱分获男女冠军 全球聚焦
每日消息!花滑冠军赛:双人滑张思阳/杨泳超夺冠女单北京队包揽前五
日本强推排污入海 专家:核污染水放射性物质浓度高 未达排放标准
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