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归母净利润不足1亿,博济医药两年内二次定增
时间:2023-06-29 11:52:24
本文来源:创业圈 作者:何秀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记者 何秀兰
6月28日晚,国内CRO企业博济医药(300404.SZ)披露的关于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公告称,公司与宁波鲲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服务(委托)合同》,合同总金额为5358万元(含税)。
博济医药正在推进两年来的第二次定增。近日,博济医药就定增审核问询函回复深交所称,公司未来总体资金缺口1.84亿元,此次定增募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具有必要性。
今年2月,为增强资本实力、提高研发水平,博济医药提出了募资不超过8400万元的定增方案。深交所受理博济医药定增申请后向其下发审核问询函,6月18日晚间,博济医药发布了问询函回复公告,就公司相关的财务数据、上次募投项目完成进度、募资来源等问题进行补充说明。
博济医药提出本次定增预案时,距离上次定增落地仅过去一年半左右,两次定增时间距离较短。上一次定增扣除各项发行费用后实际募资3.36亿元。截至今年5月末,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总体投资进度为52.5%。
相比于大额的定增募资,博济医药的盈利水平则显得差强人意,记者根据年报统计,博济医药近5个会计年度归母净利润总和为0.96亿元,年均归母净利润不超过2千万元。博济医药是否过度依赖外部融资,未来将如何提高内生增长?记者联系博济医药采访,并发送了采访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今年以来,博济医药股价表现平淡,在中药行业火热的背景下,博济医药在完成新的定增后将如何演绎,值得关注。
图源:图虫创意
定增资金都用于“补流”
博济医药募集说明书显示,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及预测,国内医药市场研发投入以及国内CRO市场规模近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较高,预计到2025年国内医药市场研发投入将达到476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国内CRO市场将达到222亿美元。医药市场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将带动CRO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并推动CRO行业进一步发展。
基于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结合自身经营规模持续增长的资金需求,为了落实公司发展战略,博济医药将二次定增提上日程。
具体来看本次定增方案,定增价格为7.04元/股,股票发行数量不超过1193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400万元。发行对象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廷春,王廷春的认购资金来源或涉及股权质押融资。
若为股权质押融资,是否会对博济医药控制权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根据公告,截至5月末,王廷春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博济医药11624.65万股,其中已质押股份1435万股,占其所持股份12.34%,王廷春已质押股份占博济医药5月末总股本的3.88%。
上述问询函回复报告称,假设王廷春本次认购资金全部来源于股票质押,以5月31日公司收盘价11.55元/股、5月31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9.77元/股孰低作为质押参考价格,在假定质押折扣率30%的情况下,本次发行完成后王廷春质押股份数量将占其直接及间接持股数量的比例为37.00%,占公司股本总额的比例为11.64%。基于以上测算,王廷春质押其持有及控制的公司部分股份对公司控制权稳定性不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未来博济医药股价出现大幅下跌的极端情况,王廷春又未能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安排,其质押的股份可能面临被平仓处置的风险。
本次定增预案提出时间距离前次定增股份上市时间仅一年半左右。2021年7月,博济医药首次定增股份上市,实际募集资金3.36亿元,用于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平台建设项目、创新药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临床研究服务网络扩建与能力提升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4个项目。
根据博济医药回复深交所问询函的公告,3.36亿元的定增募集资金,其中有1.0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部分已经全部使用完毕,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为1.77亿元。截至今年5月末,该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总体投资进度为52.50%。
结合上次定增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未来运营资金需求等,博济医药测算出公司未来三年总体资金缺口为1.84亿元,本次募资全部补充流动资金具有必要性。
相比于大额的定增募资,博济医药的盈利能力则略显疲软。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博济医药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0万元、659万元、1699万元、3888万元、2767万元,5年的归母净利润之和不足1亿元。
去年营收创新高,应收账款攀升
公开资料显示,博济医药创立于2002年,2015年在创业板上市,是一家为国内外医药企业提供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研发与生产全流程“一站式”外包服务的新型高新技术企业(CRO+CDMO)。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博济医药持股5%以上的股东为王廷春和赵伶俐,两人持股比例分别29%、5.73%。赵伶俐系王廷春的配偶,双方与横琴广金美好基管理有限公司—广金美好费米十三号私募证券投资基签订了一致行动人协议,三方形成一致行动关系。
从医者到企业家,王廷春是博济医药的“灵魂人物”。履历资料显示,王廷春具有暨南大学医学院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曾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具有丰富的临床医疗工作经验,1987年9月至2000年2月,曾于医院担任医师,2000年开始从事新药研发工作,2002年创办博济医药,现任博济医药董事长兼总经理。
从营收结构来看,博济医药营收占比超6成的业务集中在临床研究服务,此外博济医药主营业务板块还包括临床前研究服务、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其他咨询服务及临床前自主研发等。
2022年报显示,博济医药实现营业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30.68%,营收规模创上市以来新高。报告期内,公司临床研究服务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38.63%,营收占比65.41%,新增临床研究服务合同额6.31亿元,同比增长53.86%。
2022年,博济医药新增业务合同金额约8.43亿元,同比增长约53%,截至2022年末,在执行的合同尚未确认收入的金额约15.95亿元。今年一季度,博济医药新增订单1.69亿元,其中临床服务占比约75%。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新增的中药研发服务订单近6000万元,同比增长86%。结合目前中药的询单情况,博济医药预计今年中药研发服务订单能够突破2亿元,中药营业收入目标约8000万元。
通常而言,CRO服务订单执行周期较长,合同金额转化成财报业绩有一定的滞后性。数据显示,2022年末,博济医药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所对应的收入金额为15.95亿元,4.68亿元预计将于2023年度确认收入,2.93亿元预计将于2024年度确认收入,0.71亿元预计将于2025年度确认收入。
不过,博济医药仍需要警惕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博济医药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9170.12万元,占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12.72%,账龄5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19.12%。
博济医药在募集说明书中坦言,公司研发服务合同的执行周期较长,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将进一步增加,如不能进行有效管控,将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