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三伏天”谢幕,处暑养生要“三防”“三宜”
时间:2023-08-23 12:11:06
原标题:超长“三伏天”谢幕,处暑养生要“三防”“三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通讯员 杨璞
8月23日迎来处暑节气,“处暑”有“暑气至此而止”的意思,随着8月20日“出伏”,长达40天的“三伏天”终于结束,但是暑热天气的余威仍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提醒,昼夜温差开始增大,气候干燥、降水少,所以这个时候的养生在于预防“秋乏”、秋燥和霉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 防秋燥 养肺饮食宜润
出伏过后虽然中午依旧热,但是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特别是在处暑节气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这个时候饮食上要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渡,气候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
该院老年病科颜延凤主任中医师介绍,中医认为“肺主秋,收敛,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芹菜、菠菜、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豆腐、百合莲子汤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2 防“秋乏” 养神入睡宜早
出伏以后很多读者朋友容易感到疲乏,很多人会感到懒洋洋的,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
对此,颜延凤提醒,出伏之后一直到处暑节气,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可能出现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睡眠问题,可以尝试中医调理。 要减缓“秋乏”,颜延凤建议大家,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日常锻炼,如早晚散步、打八段锦等。
3 防霉菌 通风换气宜勤
出伏以后,温度会逐渐降下来,给了霉菌适宜的繁殖温度,而且出伏后的雨水会逐渐增多,只要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 夏秋交替时节,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会有所下降,加上气候干燥,皮肤也容易出现多种问题。该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孙捷提醒,三伏天的时候空调大开,通风次数少,病菌容易聚集室内,出伏后,要注意通风勤一点,准备换秋装的读者朋友,应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皮肤感到不舒服的读者可以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排查皮肤疾患。
相关稿件
若能回到20年前,见到初入职场的自己,五个道理希望自己早点懂
70后阿姨比少女还会穿,掌握穿搭重点,年过半百轻松远离大妈感
V观财报|下游消费需求放缓等因素叠加 欧菲光上半年亏损3.54亿元
国瑞科技(300600.SZ):参与研发的无人船尚处于试航阶段
今日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基地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基地长城站什么落成)
乌苏里斯克到莫斯科多少公里?(美丽的乌苏里江:莫斯科市民呼吁用核导弹打击美国)
5年LPR未下调,怎么看?广发固收:部分反映银行净息差存在压力
宇通客车(600066)8月22日主力资金净卖出536.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