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才到村里申请救助,今天你就帮我把钱送来了,真是太谢谢你了!”4月4日,满怀感激地接过“村官”刘贵忠帮忙申请下来的救助金后,忠县新立镇桂花村4组村民唐光伟这才恍然大悟,“难怪昨天晚上看电视里的县委书记很眼熟,原来上午在村里帮我写申请的‘村官’就是县委书记!”(4月10日 重庆日报)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忠县围绕群众关心的突出民生问题,以“我来当四天村官”行动知民情、化民怨、解民难、暖民心,要求13名县委常委4月20日前分期分批到村当“村官”,开展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促进全县各级各部门转变作风,用真心与群众沟通交流、用真情化解群众积怨、用行动解决民生民利问题。笔者认为,县委常委带头去当几天村官,这对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很有帮助的。
一直以来群众最痛恨的不是党和政府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存在着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不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知民情、化民怨、解民难、暖民心的要求就是纸上谈兵,不可能落实到具体的实际生活中去。
干部要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靠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想当然是永远也不可能的,领导干部必须在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到群众中去,脚踏实地地去亲身体验服务群众的酸甜苦辣,在和群众零距离接触中“心”入群众,了解和掌握群众的真正的困难,知道群众的真正愿望,明白群众的真实想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找到解决群众问题的措施、方法,这样我们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才心中有数,制订的方针政策才不会“水土不服”。
因此县委书记和其他常委,深入到基层第一线去做村官,去实实在在用角色换位体验最基层的群众工作,倾听最真实的百姓声音,为村民把脉探寻脱贫致富的最佳道路。这对领导干部走好群众路线,真正地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很有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