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5月17日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召开以来,中央巡视组陆续进驻全国各地,并通过公布联系电话和信箱的方式向群众广泛征集问题线索,此举也被视为巡视工作透明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与此相伴的是,越来越多的信访者出现在巡视组驻点或被巡视单位门前,“有机会向中央领导当面表达诉求”成了他们“追随”巡视组的最大动力。(北京青年报2014年8月4日)
中央巡视组最主要的职能是发现和反映违法违纪线索,每一特定的阶段有特定的巡视目标。在反腐败的大环境下,群众把巡视组视作表达利益的的出口,但是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不少群众反映的问题与巡视组并没有直接关联,群众似乎是把巡视组与信访部门的职能混淆,把巡视组当成了新的信访渠道。
公开联系方式是一件好事,收集群众信息,增加了巡视工作的透明性。但是反映不相关的问题会大大影响巡视组的办事效率。
国家有专门的信访机构为信访人提供反映问题的平台,现有的信访程序也相对规范,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不受理越级上访”、“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等措施。这就导致很多已经被地方“终结”的案子,信访人找不到地方访,就把中央巡视组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
中央巡视组“生意火爆”一方面反映了群众对巡视组职能定位不清楚,把巡视最的监督作用误认为是信访处理。这就需要政府加强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巡视组的工作职能。另一方面也反映我们在现有的信访机制上亟需一个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机制,政府与民众缺乏沟通不仅影响民众对政府的映像,也影响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良好的沟通才能使民众和政府都能各得所需,取得“双赢”。
笔名:沙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