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年底“突击花钱”,制度是关键

2014-11-26 18:23:09   TBV   评论:0

  再过几天,就要进入2014年倒计时的节奏了。每每此时,学生们开始想着放寒假,农民工准备返乡过年,商家店铺都会有年终盘点,而一些政府部门官员也会翻开财务账单,盘算着如何将预算余额用完。这就是年底“突击花钱”。据媒体报道,10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1至10月,全国财政支出约11.4万亿元,完成预算74.2%;按照年初2014年全国财政支出153037亿元的预算,11月和12月全国财政支出将高达39484亿元。(人民网11月26日)

  所谓年底“突击花钱”,究其原因在于“今年没花完、来年少给钱”的基数预算制度。其本质是在浪费纳税人的税款,如果年底突击花钱行为被公众发现,必定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与抨击。许多舆论认为,一定是部分领导存在作风问题,才导致一些地方为年底突击花钱。可以说,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给政府形象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必须要加大力度整治。

  年底“突击花钱”一方面在于容易滋生腐败。一些地方为了保证来年预算充裕纵容部分单位突击花钱,于是某些政府工作人员利用这种现象,在包括政府采购在内等项目花钱上故意“买高不买低”,从竞标者与供货商处获得私利与好处。比如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出现“买高不买低”现象,年底“突击花钱”导致了是采购活动背后存在潜规则与腐败。

  年底“突击花钱”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是在于反映出了财政制度的不完善。按照惯例,每年全国人大在3月份才批准中央财政预算,中央财政的钱拨付到地方时已经是第三、四季度。管“钱袋子”的和花钱的严重不同步,也会逼迫地方政府部门在一年中花钱时“前紧后松”,这不仅不能说明“钱多的花不完”,反而反映出财政制度的缺陷影响部门经济民生项目必要性的建设开发,导致政府没有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去。过去是花到了许多不该花的地方,现在是那些不该花的地方敢花了,但该花钱的地方却没有花。

  年底“突击花钱”并非仅仅是部分领导干部作风问题在作怪,而是反映出具有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顽症。这需要财政部门进一步健全各单位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完善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另外还要大力推进政府花钱公开透明工作力度,这样才可能切实有效地杜绝部分地方年底突击花钱现象出现,在更大程度上节约财政资金与纳税人的钱。(文/王晓禹)

责任编辑:news  来自:TBV综合

相关热词搜索:关键 制度

上一篇:鉴定“铺张浪费”,“验收”标准在哪里
下一篇:基层干部应深刻理解“责任”二字

分享到: 收藏
焦点新闻
HTC发布One M8:全金属机身 双摄像头 福州现“柜族”警务室 日租金仅6元 微软新掌门誓言转型“作战计划” 重新占领世界 香港大学体验日吸引内地高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