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9时,首趟高速动车组列车从南昌西客站驶出,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正式开通运营,江西结束在中部六省高铁“绕着走”的历史。(9月17日《楚天金报》)
秋收起义、南昌起义,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里程碑。而长沙、南昌两地的红色文化旅游,也是公众欣欣然前往的原因之一。
随着交通的四通八达,高铁在全国各地的普及应用,中部六省里的江西,却因高铁“绕着走”的历史,令人感慨之余,更添出行诸多不便。如今,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的正式开通运营,长沙至南昌由普速火车的3.5-5小时,到现在的1.5小时,令“绕着走”成为过去时。
既然已经是过去时,那我们更应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高铁开通带来了什么?最直白的表达就是旅行时间缩短了。如何利用高铁推动经济和文化发展?笔者认为,让高铁成为红色文化旅游的承载物,使之成为旅游出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未尝不可。
一方面,在红色旅游文化宣传里,时间的概念将被放大。长沙至南昌的往返旅游,从以前普遍需要两天的时间到一日游,对于时间节奏越来越紧的人们来说,节约时间以大饱眼福,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这是值得宣传的一大特点。另一方面,在高铁上布置一些红色文化的元素,让乘客更多的感受红色文化,为旅游参观进一步奠定基础,既能丰富见识,又能增加对前去红色革命胜地游览的向往,想必也是极好的。
另外,旅游和交通都是文化传播的载体,红色旅游和高铁联姻,造就了最好的跨文化传播。可以想象,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为了感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初衷都是一样的,于是红色文化旅游也就能够迎合大部分消费者的心理需要。比如,在青少年群体中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多课本之外的东西能够在旅游过程中得到补充;对中老年群体来说,旅游过程中引发对历史的追寻和重温,也能进一步翻新历史的沉淀。
如此一举多得,也就不期然间达到共赢的效果。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的开通是好事,必然值得庆贺。但是,如何将红色文化旅游融入现时代的交通格局,让高铁成为公众出行的首选,让高铁承载更多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这才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文/何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