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央纪委获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孙鸿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新华网 12月26日)
众所周知工商局的职责只能与百姓生活的联系有多紧密,也都知道工商局的行政审批权对商家和百姓有多重要。这类实权部门的领导干部,倘若心术不正,便更有可乘之机为自己铺贪腐温床。从近年来查处的系列典型案件看,实权部门副职的职务犯罪主要是利用利用手中的资金拨付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收受贿赂,谋取私利。由此可见,手中有权的领导干部更易利用职务的“金勺”为自己“舀进”贪腐之食。
去年底,在最高检检察长曹建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报告》中提到,2008至2012年最高检立案侦查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368人,其中厅局级1029人、省部级以上32人,立案侦查贪污受贿100万元、挪用公款1000万元以上案件4834件,查处的受贿、行贿犯罪人数共计比前五年分别上升19.5%和60.4%。 由此可见,跟国家公职人员职务有关的犯罪依然呈现出上升趋势,而这一类的犯罪恰恰是老百姓的“心腹大患”,是最让百姓痛恨的犯罪之一,也正是由于这一犯罪率的高发,才导致了干部形象受损、政府公信力下降。
实权部门的副职当然也是最容易被腐化的人群,正如某知名律师说的那样,“掌握某一个领域的实权部门,权力比较实,腐败的风险就比较大。在那个位子上就有人给你送钱,所以没办法,自己要是没有抵抗力,就防不胜防。”据统计,在十八大落马后的58位省部级高官中,落马时担任或落马前最后担任的职务为副职占总人数的比例达到了近四分之三。这些掌权之人利用“优势资源”进行职务犯罪,不仅给国家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损害,更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目前,实权副职“难监管”,是很多地方的共识,他们认为重要部门的副职权利实,导致监管渠道受限。无可否认,这部分人确实有一定的监管难度,但只要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毅力,以“刮骨疗毒、壮志断腕”的勇气来对待和治理,就没有堵不住监管缺口,没有拿不下的苍蝇老虎。
同时,对于“实权”副职和“要害”副职的监管,要出台针对性强的监管措施,必要之时更应“量身定做”监管措施。在不断加强个人廉政教育、设置岗位风险等级的同时,更要出台科学、严密制度法规,严格约束副职的权利,尤其要将分管重要工作的副职纳为重点“盯防对象”,让他们时刻铭记“伸手必被捉”的道理。
作者:陌上桑